区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1月27日下午,参加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分组讨论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大家一致认为,两个报告内容客观精炼,重点突出,为新一年履职指明了方向。讨论中,委员们结合工作实际,话发展、谈问题、提建议,广泛凝聚共识,积极建言献策,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普陀贡献力量。
中共、工商联界别的委员们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等多个主体共同合作,促进营商环境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加大产业扶持,更多地辐射本地民营企业,提升发展信心。本地企业蓬勃发展,普陀变化日新月异,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不少港澳同胞回乡投资。委员们建议,港澳同胞经历了普陀这座城市的“长高”“变大”和“日新”,他们是支援普陀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港澳同胞与普陀的关系,呼吁港澳同胞讲好普陀故事,并鼓励他们返乡投资,为普陀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民革、民盟、民建、民进界别的委员们重点讨论了人口和教育问题。委员们认为,人是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普陀近年来出生率持续低迷的现象,需要从“输血”和“造血”双途径来推动人口发展。在教育方面,委员们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建议从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干预,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建议开设特殊教育学校或班级,提供专业化的教育支持。委员们表示,要打造更多优质均衡校区,确保教育公平;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质量。
农工党、九三学社、无党派人士界别的委员们围绕提案办理、“民生议事堂”协商议事活动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委员们认为,要建立起提案办理答复评议机制,进一步提升提案办理规范性;要多层面拓宽群众发表意见的窗口和渠道,进一步做好“与民协商、协商为民”工作,多途径商议民生关切。“一老一小”是我区重点民生项目,委员们认为在新一年的工作中,要切实倾听老年人的呼声,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关注在校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真正为学生及家长做到“减负”“增乐”。
经济界别的委员们围绕人才招引、海岛旅游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内容,结合自身专长和日常调研成果,就如何发挥职能优势,增强履职能力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委员们表示,要以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使命,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发挥专业所长,积极参与海洋经济建设、文旅产业打造、营商环境优化等全区重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积极建言资政。要自觉主动提高履职能力,依托跨区域协商研讨机制、“数字政协”驾驶舱等创新机制平台,勤学善思,深入调研,以高质量履职成果交出履职合格答卷。
共青团、总工会、妇联、青联、科协、社会科学界别的委员们就青年发展、企业创新、民生议事堂建设工作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委员们表示,要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加强“民生议事堂”“委员之家”等平台建设,群策群力,充分参与协商议事。要利用大数据、数字化等现代信息技术,让青年主动快捷地走入公共领域,参与社区治理。委员们认为,青年返乡创业是提升农村经济质量、加快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宣传和鼓励回乡创业和就近就业,实现青年发展与普陀发展的高度融合。要利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农(渔)业界、科学技术界、特别邀请人士界别的委员们围绕如何提升履职能力、完善遴选课题、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各抒己见。委员们表示,要利用个人专长,发挥界别优势,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位置、选好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意见。要多反映社情民意,围绕热点、焦点问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并且积极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委员们认为,要持续推动沈家门渔港小镇建设,打造舟山海鲜公共区域品牌,重视乡村振兴,推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要发挥海岛优势,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普陀经济发展,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文化艺术体育界、教育界、新闻界、医药卫生界别的委员们对我区“一老一小”相关工作,尤其是对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少年儿童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委员们认为,要进一步建设、扩展老年大学,充分配套资金、场地及师资力量,让老年人熟悉、理解、掌握现代社会知识,更好地融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委员们认为,要加强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进一步更新、完善科技场馆设施设备,与海洋科学、海洋教育紧密结合,让科技场馆跟得上科技前沿的脚步,提升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为他们种下科技创新的“火种”。
侨联、社会福利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别的委员们表示,“一老一小”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直面问题短板,加大工作力度,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推动各项惠民利民实事落地。委员们建议,可在部分社区、街道优先建立“一老一小”示范区域,并灵活引入第三方机构,以更好满足民生需求。委员们表示,人才形不成规模,就难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平台,完善人才引进储备数据。要精准定位城市特色,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并有效利用区域内及周边城市高校丰富的人才、科研资源,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