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文豪陆游的普陀山诗篇《海山》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2-07-26

南宋大文豪陆游的普陀山诗篇《海山》

孙峰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浮沉辗转,饱览大好河山,他曾经渡海来到舟山群岛,并写下一首题为《海山》的诗篇:“补落迦山访旧游,庵摩勒果隘中州。秋涛无际明人眼,更作津亭半日留。”这是陆游诗稿中唯一一首明确提及舟山地名的诗篇,诗歌中的“补落迦山”,指的就是海天佛国普陀山。

 

    《海山》诗篇为陆游晚年游普陀的作品

    据古典文学研究学者钱忠联等人的分析,这首《海山》诗篇为开禧三年(1207)秋冬间作于山阴(即今绍兴),此时陆游已经83岁了,这个年龄要再次渡海饱受舟车劳顿似乎不太可能,因此钱忠联等人认为是陆游作于绍兴家中,也就是说钱忠联等人认为这首诗歌或许只是陆游回忆当年普陀之行的诗篇。

    不过从陆游晚年的出游情况看,并不排除陆游再次渡海访普陀。据《陆游年谱》记载,开禧三年(1207年)春,83岁的陆游“出游,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龙瑞、禹祠而归,凡四日”,可见晚年的陆游还是习于多日旅行,其下半年再游普陀也是极有可能。又,嘉定元年,“秋来甚健,时一出游”。嘉定二年(1209年)夏,即其临终前半年,85岁的陆游还曾出游登卧龙山,可见陆游身体健朗。

    从诗句内容看,首句有“访旧游”之言,也应该可认定为陆游旧地重游或拜访旧友之意。因此,《海山》诗篇很可能为陆游晚年于开禧三年游普陀的作品。

 

    补落迦山与普陀山地名渊源

    南宋时期的普陀山,其在当时的史籍文献中并不叫普陀山,而是叫梅岑,或宝陀山、补陀山、补陀洛迦山等。普陀山之名实始于明代。

    梅岑是普陀山的本名,传西汉时期有方士梅福在岛上炼丹,故名。

    后唐代末期,慧锷因莲洋触礁,始建不肯去观音院。当时山名仍为“梅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不肯去观音院改建,宋神宗赐名“宝陀”,为观音宝陀寺,至此山名始称“宝陀”,北宋末南宋初的文人张邦基著有《墨庄漫录》,记载说:“宝陀山,去昌国两潮,山不甚高峻”。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真歇在宝陀寺后山题额“海岸孤绝处”,绍兴元年(1131年)奏请朝廷,改普陀山禅宗为律宗。自此,禅林英秀,纷至依附。宝陀山名声大振,被认定为是经典里所说的“海岸孤绝处”,即——补怛洛迦山。北宋时期,辽国希麟总结以往经典的说法,其在《续一切经音义卷》第三中说:“补陀落迦,亦云补怛洛迦,旧云宝陀罗,皆梵语楚夏也。此云小花树山,谓此山中多有此花树,其花甚香,即南海北岸孤绝山,观自在菩萨所居宫也”。对观自在菩萨与南海、孤绝处、补陀落迦等地名进行比较完整而又简明的说明。其实,补怛洛迦山、宝陀山、补陀洛迦山乃至补陀山、普陀山都是印度梵文地名Potalaka的一种音译,其意思即“小白华”“光明山”等。而补陀洛迦山又有不同的译名,陆游在诗歌中所说的“补落迦山”是一种音译。在日本还有一种译名称“补陀落”,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其实都是补陀洛迦山的不同音译,其源于印度梵文,是外来地名的不同音译。

    值得注意的,在陆游诗文中还有一处提及“补落迦山”,他在《法云寺建观音藏殿疏》一文中说:“补落伽之道场,蓁芜已久;修多罗之妙典,函匦仅存”。文中的“补落伽之道场”指的不是普陀山,而是指印度的“补落迦山”。

 

    “庵摩勒果隘中州”与海天佛国

    庵摩勒果,也是一个文化象征。其原先指印度所产的一种水果,是梵语的音译,又称“馀甘”“庵摩罗”。果为球形,有棱。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庵摩勒》释名引陈藏器曰:“梵书名庵摩勒,又名摩勒落迦果。其味初食苦涩,良久更甘,故曰馀甘。”由于阿育王曾经将此果与众分享,而被称为圣果,民间广泛誉其为神果,盛唐时期由印度传入我国。据传,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频繁地将宫中珍宝一次次施舍,到最后富有天下的阿育王身无长物,临终前他将吃剩的半只庵摩勒果(即余甘果)交与侍者,送到鸡园寺后恭敬地将半只庵摩勒果研成粉末,搅入大锅石榴羹中,让人分享。另外,将果核建塔供奉。庵摩勒果作为圣果,作为“无垢清净,如见真性”的文化意象,经常被写入经典。陆游在其他诗文中也有提及,如《能仁请昕老疏》中:“视世如庵摩勒果,虽外物之本轻;说法如优钵昙华,要应时而出现。”

    根据诗篇的上句“补落迦山访旧游”看,这里陆游是把普陀山比作庵摩勒果,在他的心目中,“补落迦山”就是佛教圣地。

    中州,是一个古地名。其狭义上指的是黄河流域一带,亦称中原。古亦以河南因居九州之中称中州。从广义上看,一般是泛指中国,亦称为中土。王维《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有“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句,即是取其广义。

    隘中州,即说普陀山地处中国对外交通的海上关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隘。庵摩勒果隘中州,从文化传播角度看,也是指普陀山是古代中日、中韩间文化交流的窗口。南宋以来,一些日本人慕名来中国学习文化,而普陀山往往是重要一站。如,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僧人道元和尚入宋,曾参礼普陀山,有《诣昌国县补陀洛迦山因题》诗云:“闻思修本证心间,岂觅洞中现圣颜。我告来人须自觉,观音不在宝陀山”;又有《续宝陀旧韵》诗云:“潮音霹雳海崖间,侧耳边看自在颜。拈此谁量功德海,只教回眼见青山”。

    普陀山的津亭和道头

    诗歌的后两句,描写的是普陀山海景。“秋涛无际明人眼”,讲的是莲花洋秋涛滚滚,波光粼粼,极目远眺,海阔天空。更作津亭半日留,诗人停留在岸边的津亭里,久久不愿离开。普陀山的海山胜景,让诗人流连忘返。

    津亭,就是古代的候船室,方便游人休憩,为遮雨挡风之用,通常不采用凉亭式,其建筑类似传统路亭,单檐硬山顶,墙间多开圆拱形门洞,在舟山海岛,这种建筑时有可见,如今普陀山上的回澜亭,为清代建筑。虾峙岛上有海晏亭,岱山有候潮亭、飞云亭,金塘大鹏山有息影亭等。南宋宝庆年间的《昌国县志》记载,当时的昌国县城有待潮亭,位于舟山(即道隆山,又称观山,现已削平)之下。而从陆游诗句看,南宋开禧三年之前的普陀山已经建有津亭,这可能是舟山记载最早的“候船室”了。

    津亭是古代道头的标配。津亭是渡口的候船设施,而古代舟山海岛的渡口,常称为道头。如普陀山的短姑道头,为明代所建。南宋时期,普陀山的道头,名“高丽道头”,这可是一个国际性的大渡口,有来自日本、新罗、高丽等各国商船汇集普陀山,故名“高丽”。唐宋以来,普陀山一直是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南宋乾道《四明图经》载:“高丽、日本、新罗、渤海诸国,皆由此取道。”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云“补陀落迦山”“自西登舟,有路曰高丽道头,循东经普门岭,上有塔子峰,旁曰梅岑;自此又东复南入寺”。据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王连胜老师考证,高丽道头旧址位于梅岑峰的观音古洞山脚下。所谓道头,古籍上写作“衜头”,其与现代意义的码头不一样。道头,作为古代简易的船埠头,其实是一段向海延伸的人工斜坡,从堤岸向海中用条石、石块、石板等铺就,便于船舶随潮水靠泊,旧时舟山海岛都有类似道头。停泊普陀山的香船、商船多,可以想见当年道头边的津亭,也是游客的常驻之地。津亭是和高丽道头配套,依据王连胜老师关于高丽道头旧址的考证,陆游笔下的津亭也位于观音古洞的山脚下,也由此可以推断《海山》这首诗歌描绘的是观音古洞山脚下的莲花洋风光。

    钟情于普陀海山

    普陀与一般的山水美景不同,其特在于海。以山海之胜当推普陀。陆游这首《海山》诗篇,从标题看也反映了陆游对普陀山美景的高度概括,而诗歌的最后一句更是点名其对海山胜景的流连。诗歌虽短,但充分反映他对佛教名山、莲洋秋涛的赞美,前者是人文历史,后者是自然美景,相得益彰。在陆游的诗篇里,多次出现“海山”为题的诗歌,多是记录梦中所见,可见普陀胜景是他时常卧游回忆的对象。绍熙二年(1191年)秋,陆游有《梦海山壁间诗不能尽记以其意追补》诗四首,其一云:

    碧海无风镜面平,

    潮来忽作雪山倾。

    金桥化出三千丈,

    闲把松枝引鹤行。

    此诗似乎描绘的是普陀山千步沙、百步沙的风光,因此有舟山文史学者推测陆游曾于绍熙二年作普陀之游,回绍兴后而梦海山题诗。

    绍熙三年(1192年),陆游又有《假寐见海山异甚作小诗记之》诗云:

    海如黛色深,浪作雪点溅。

    数峰黄金山,巉绝出水面。

    此非想与因,了了目中见。

何时真往游,浮世付掣电。

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海景描绘,与绍熙二年的所梦相类似。两年之间,陆游再次梦见“海山异景”,足见其对普陀胜景的萦念。

 

陆游《海山》诗篇的历史文化价值

《海山》诗篇,是陆游唯一明确提及普陀“补落迦山”地名的诗歌,可以说是普陀宋韵文化的代表诗作,这不仅仅是因为陆游是南宋的著名诗人,更重要的是这首诗歌写史、绘景、抒情,充分反映了舟山海岛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

其一,反映了海天佛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补落迦山地名和庵摩勒果的文化寓意,把普陀山与历史上的佛教文献、故事传说串联起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二,反映了普陀山历史上在宋韵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隘中州”一词具有“海上敦煌”的象征意义,而“津亭”一词,则把普陀的港航文化、海洋文化显现出来。海上丝路、海上游路是普陀宋韵文化形成的客观基础和内涵,《海山》诗篇就是最好的说明。

其三,反映了普陀山诗画美景。《海山》诗篇充分刻画了普陀山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美景。游历于海山美景,诗人流连忘返,梦萦牵挂,反映出海山胜景的独特魅力所在。

陆游的《海山》诗篇,是普陀宋韵文化的代表诗作,值得旅游文旅部门好好开发利用,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比如在高丽道头旧址重建“津亭”,设计“海山”诗碑,宣传好、解读好这首诗篇,创新文旅融合,讲好普陀宋韵文化的故事,让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成为普陀宋韵文化美景的代言人。

返回上页】【打印】【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舟山市普陀区委员会(ptzx.putuo.gov.cn) 版权所有

地址: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580-3019377 邮箱:ptzx@putuo.gov.cn

浙公网安备 330903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