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乡村民宿发展需进一步引导
区政协特约信息员唐伟反映:近年来,乡村民宿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已成为地方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名片,但由于品牌不强、基建配套缺乏、创新弱等可持续经营理念不足原因,依旧存在商家哄抬价格、取消预订等粗放经营现象,亟需治根。
一是缺乏品牌建设。当前我市的民宿业态,表面上在汇聚,实质上却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战法,要么形态各异、运营各异,要么相互模仿、逐渐趋同。大部分没有行业协会、社会服务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品牌规划。长期以往,资源内耗、局部恶性竞争,很难形规模效应,更难以形成地方品牌和地方特色。在2022年度浙江省等级民宿和文化主题(非遗)民宿评定中我市无一家民宿入选。
二是缺乏基础设施。民宿的基础设施包括民宿内部的网络线路、消防设施、水电及民宿周边的交通设施、公共场所、停车场等。民宿大多地处乡间或是较偏的地区而非市区,不少民宿因地理位置关系,周围没有能够直达城区的公共交通和足够的停车位置,使远途游客无法较为便捷地到达民宿,也为一些自驾游的旅客带来停车困扰。比如朱家尖景区往返沈家门、定海、普陀城北车站这类交通枢纽的公交线路较少且停运较早。
三是缺乏创新活力。据浙江海洋大学在《舟山市民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对舟山经营民宿群体年龄段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民宿经营者大多数为中年人,其中50岁以上的中年人约占整个民宿业主群体的4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约占整个群体的10%,平均年龄较大的民宿经营群体使得民宿业创新活力不足。虽然也有部分年轻人从事民宿产业,但经营民宿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兼职,目的是增加额外的收入,只要经营的民宿能为他们带来一定收益即可,没有时间再去顾及民宿创新事宜。
为此,建议:
一是建议国有文旅企业围绕当地历史文化传承、村镇人文风貌,深入挖掘民宿文化主题,融入特色文化体验活动、演艺项目、艺术展览等多种附加产业,构建“民宿+旅游文创”品牌模式,依据文旅融合的要求打造融民宅度假、农事体验、民俗购物、特色美食、田园休闲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
二是建议由相关部门实地走访排查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完善配套设施。严格按照旅游观光需求拓宽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尽量能满足大型旅游巴士并行的标准,满足旺季客流量大时的停车位需求;完善交通线路及设施,旺季增加来往各岛的船次、汽车班次及公交班次,以应对旺盛的客流量,同时也能让游客出行更为便利。
三是建议做好现有民宿从业者的素质、技能提升,开展各类在岗培训,依托成人学校、“智慧教育”等线下线上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服务规程、产品销售、民宿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培训,强化民宿人才队伍建设,为民宿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202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