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渔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市区一体化的建议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1-08-17

区政协委员何孟辑反映:海岛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生态宜居、生态振兴的重要内容,完善的体制机制,对于有序推进海岛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维护海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至关重要。

一、当前海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运营机制、配置机制、投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1.在运营机制方面,存在重建设忽视运维情况。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不断增长,普陀区61个渔农村户籍农民 18万人6万户渔农户,分布在32个住人岛,年均产生约 5万吨垃圾(含非居民生活垃圾)。主要构成成分从有机物质向无机物质转变,使得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难度不断加大。虽然投放了大量的垃圾桶、垃圾箱、资源化处理设备、中转站等,重视工程建设,而忽略了后期的运营维护工作,存在着管理水平粗放、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指导难,监管考核难。普陀有8个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目前在运行的仅仅桃花镇、展茅和白沙三个,运维管理工作缺少专业性和系统性,设备运行维护、保养维修、服务保障等工作较难及时有效跟进,设备维护困难,且成本极高。

 2.在城乡公共配置机制方面,供求错配失衡,海岛乡村刚性负担重。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海岛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政府供给与渔农户需求之间的错配失衡,海岛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长时间内积累而形成的系统问题,涉及面广、点多、难度大,海岛渔农民居住相对分散,除镇政府所在地外,大多数海岛以老年人居多,卫生意识淡薄又生活节俭,尤其是海岛渔村住房高低错落,坡度陡落差大,垃圾车无法通达,管理成本极大增加。全区清运收集处理人员约 330 ,村区、镇街、村三级垃圾分类资金约3000万元。乡镇、街道环保部门力量薄弱,机构虚设、人员短缺、经费紧张等问题,45%的村采用专业保洁,55%村自行清扫,而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乏力,刚性支出大,成为推进海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现实制约。

3.非居民生活垃圾成倍增加。另外民宿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原来冷落的小岛重新恢复生机,随之而来,非居民生活垃圾成倍增加,例如东极镇民宿发展到192家,到东极的床位要半个月前预订,去年游客量达30万人次,东极镇为此在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多化400多万元。

4.垃圾源头投运与终端处理严重脱节。目前全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基本上在团鸡山填埋场集中焚烧处理,但源头分类在村社区,收集与运输乡镇街道,造成四分类、三分类等标准要求不一,各自为战,致使经济性、生态性、社会性绩效不佳。

5.长效管护机制尚未落实到位。普陀自去年就制定《普陀区渔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暂行办法》,虽然各乡镇、街道(管委会)都相应制订并出台了渔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但在机制管护运行方面还尚未真正落实到位,监管措施还不力,轻视日常监管和长效常态化管护。村民群众对加强环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意识不高,垃圾分类知晓度低,村内小巷小弄杂物无序乱堆乱放,露天粪缸、旱厕不愿整治等渔农村脏乱差的陋习难以根治。

二、建议实施生活垃圾管理市区一体化

《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今年51日实施,围绕舟山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舟山渔农村人居环境,建议实施生活垃圾管理市区一体化,建立源头可溯、分清可奖、去向可追、过程可控、责任可究、处置可查的体制机制,机构、资金、运维、机制等市区一盘棋。

一是以团鸡山无害化终端处理为标准溯源,以专业保洁公司为骨干,以垃圾分类数字化场景应用为创新,以乡镇垃圾中转站、村专职保洁员为纽带,建立三级管理、四级考核、市区一体、全面参与的渔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二是全面清理房前屋后、村内巷道、河池沟渠、田间地头等区域的垃圾与废弃杂物,彻底整治乱贴乱画、乱接乱拉、乱堆乱放三乱,保持村庄环境常态整洁。针对渔农户门前柴草堆、杂物堆难除问题,要建立和完善镇村联动介入机制,个别村民出现对自觉清理门前三堆不理解和相互推诿现象,镇、街道及城管等部门要及时到现场进行协调,并督促第三方落实清理及整治措施,做到问题不解决,人员不撤离;针对整治工作难管问题,要建立和完善跟踪问效奖惩和考核考评机制,通过周暗访、月通报、季竞赛、年考评方式启动全覆盖式全域暗访督查,实行点位责任制和村干部包干制,努力在全域营造美化、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是以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为抓手,围绕渔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设施设备标准规范运行,聚焦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建议推行实施第三方环境整治、保洁责任制的长效管理做法,建立和完善对第三方实施环境整治、保洁的动态管理约束机制,做好渔农村生活垃圾市区一体化政策衔接和资金保障,全系统闭环式管理服务,打造更加优美整洁文明的海岛渔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增强渔农村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返回上页】【打印】【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舟山市普陀区委员会(ptzx.putuo.gov.cn) 版权所有

地址: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580-3019377 邮箱:ptzx@putuo.gov.cn

浙公网安备 330903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