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3-04-25

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普陀区政协委员杜哲特反映:普陀区海洋渔业局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蓝色增长”理念的引领下,沿海国家大多通过建设海洋牧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蓝色粮仓”建设。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特别是2017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建设和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在中央政策的带动下,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建设海洋牧场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增大。

一、我国海洋牧场发展概况

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海洋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大以及沿海海域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为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探索渔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海洋牧场应运而生。1970年,曾呈奎院士提出“海洋农牧化”理念。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制人工鱼礁,标志着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2002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海洋牧场建设。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海洋牧场,加强人工鱼礁投放”。2015年底,首批2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获批启动建设。2017年农业部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明确了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的基本条件和申请程序。2017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海洋牧场建设,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海洋局每年安排资金在全国沿海地区开展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22年底已有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洋牧场3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共8批次169个,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已初具规模。

国内海洋牧场建设表现出较强的南北分划特征,南方模式主要考虑借助于海洋牧场的生态修复功能,发挥其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大多以政府投资为主,通过长期建设运营,力争改善近海 传统渔场生态环境,提升海洋生产力,最终惠及周边渔民。北方海洋牧场建设依托渤海丰富的底质鱼类资源和渤海较高的海洋生产力,深入挖掘辽参、莱州梭子蟹等海珍品品牌,建设以海珍品为主要养殖目标生物的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吸引了一大批民间资本进入海洋牧场建设领域,海洋牧场建设数量、建设规模等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两种不同的建设实践代表了目前国内海洋牧场建设的两种模式。

二、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研基础薄弱,理论体系不完善。海洋牧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管理及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中国从事海洋牧场研究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缺乏,对建设海洋牧场相关配套技术尚缺乏系统性研究,例如,海洋牧场建设前,应做好海底地形测绘、海域资源与环境调查,以此评估海域的生物承载力,同时,研究该海域能否建设海洋牧场,建设何种类型的海洋牧场,适宜增殖的品种有哪些,预测海洋牧场建设对该海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如何等,但这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明显不够。

二是统筹规划不够,规模无序扩张。海洋牧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必须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例如,海底地形、水质、生物组成等指标至少需要 1 年以上的监测数据。但在实际操作方面,不少海洋牧场建设项目从申请到正式立项仅仅持续几个月时间,这种快餐式的规划缺乏足够的有效数据支撑,在缺乏科学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建设的海洋牧场项目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以人工造礁为主要形式的海洋牧场在全国沿海省份如火如荼地开工建设,甚至出现了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上的现象,有的投入巨资建成的人工鱼礁,后来发现不少被海流冲得无影无踪,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暗礁隐患。另外,除少数涉及海草床、海藻场修复项目外,其他大部分海洋牧场项目仅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现象与建设海洋牧场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是核心技术含量低。海洋牧场建设要想真正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必须抓住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中国在上述海洋牧场建设关键技术领域的短板很明显,尤其是高端精密零部件、芯片以及配套软件等依赖国外进口,受制于人。例如,中国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使用的应急预测系统,可对海底生态、水动力、海面污染情况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测,但使用的核心控制系统和技术是从德国进口,而且需要不断调试和维护才能适应中国的水文特点。

三、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海洋牧场建设的政策环境。海洋牧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对海洋牧场发展战略、发展规律、 发展政策、建设模式、管理机制等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海域使用、财政与税收、环境保护、投资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强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海洋牧场建设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从而更好的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夯实海洋牧场建设市场化基础。重视对海洋牧场建设所需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资源组合状态的前期调研工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借助适当的融资模式帮助有投资意愿的渔民和中小型渔业养殖企业进行融资。同时,应从国家层面整合有关科研单位和高校的科技力量,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尽快开展人工鱼礁()构建技术、渔场形成机理、声光电驯化技术、鱼礁效果评价技术、增殖型鱼礁区防种质退化捕捞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海洋牧场相关理论与实证系统研究,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体系,为海洋牧场的建设及增殖渔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是提高海洋牧场建设产业化组织程度。加快培育海洋牧场龙头企业。积极培养类似山东莱州蓝色海洋科技集团、辽宁獐子岛集团等具有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要素整合能力和设计建设能力的龙头企业,利用其庞大规模产生的凝聚与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海洋牧场产业化组织程度。通过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投资、建立海洋牧场,围绕区域海洋渔业发展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布局和建设海洋牧场建设中的龙头企业,鼓励其提高集中度,帮助其提高抗风险能力,完善其与鱼苗供应商、周边渔民等产业链各方面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企业—渔民”一体化经营模式。

                    2023425


返回上页】【打印】【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舟山市普陀区委员会(ptzx.putuo.gov.cn) 版权所有

地址: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580-3019377 邮箱:ptzx@putuo.gov.cn

浙公网安备 330903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