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供应“量少难进”,金枪鱼企业陷“卡脖子”困境
普陀区政协办公室反映:金枪鱼产业作为浙江渔业新兴特色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目前全省共有37家金枪鱼加工企业,年产值约40多亿人民币,约占全国的80%,其中舟山市独占23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约占全国加工量的66%。然而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舟山市金枪鱼进口业务受阻,主要依赖自捕鱼,原料供应骤减严重制约工厂产能释放。调研显示,金枪鱼供应链主要遇到双重堵点:一是进口停滞,原料供应“僧多粥少”,二是公海过驳,国际渔船取证困难。
一、进口停滞,原料供应“僧多粥少”。当前,我国年需金枪鱼加工量40余万吨,其中自捕鱼原料约20万吨,仍有20余万吨需要依靠进口。舟山市普陀区开展金枪鱼出口贸易的企业有18家,每年原料需求达10万吨以上。三年来,普陀金枪鱼进口量平均减少73%,2021年的进口量较疫情的2019年更是断崖式下跌92%。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上半年,全市大型自捕金枪鱼围网报关产量2.2万吨,同比减少11%。由于原料短缺,在金枪鱼货值上涨的前提下,上半年全区金枪鱼出口额却下降17%,拉低全区水产出口5个百分点。普陀海汇水产等6家企业已停止金枪鱼出口业务;舟山佳必可食品有限公司、浙江企润食品有限公司、浙江融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产能下降30%以上。目前少量的自捕鱼原料须由多家企业以竞价形式获取,普陀区金枪鱼企业面临“无料可加工”,即将停工停产,约3000工人面临失业危机。
二是公海过驳,国际渔船取证困难。随着疫情的持续,自捕金枪鱼原料已严重不足,影响了金枪鱼加工企业的平稳运行,舟山市政府积极破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允许企业收购进口冷链金枪鱼原料,却又因远洋过驳渔船无法在捕捞渔船原籍国出具健康证和产地证,不符合通关条件无法进口。7月,舟山佳必可食品有限公司、浙江企润食品有限公司、浙江融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三家国内大型金枪鱼加工企业已通过“铭航5号”冷藏运输船在海上收购并转驳了一批国外及台湾地区捕捞渔船的围网金枪鱼进口原料已于8月1日靠港,经舟山海关核查,上述3695吨进口金枪鱼均不符合我国准入要求。由于台湾地区官方机构只向集装箱出口企业发放产地证和卫生证,不向远洋捕捞船提供,而水产协会等非官方机构提供的卫生证书不具有通关效力。若要符合条件,必须让渔船转驳到台湾再通过集装箱出口,这大大筑高了进口成本,导致企业 “有料进不来”。
因此,建议:
一由于金枪鱼在公海捕捞后直接冷冻,进口链条可全过程追溯,疫情风险远低于其它进口冷链,建议加大对金枪鱼企业的纡困力度,优化防控政策,设法提升远洋码头周转能力,加速破解金枪鱼进口难题;
二、海关部门针对台湾籍国际船舶取证难问题在政策上有所突破,打通金枪鱼进口渠道,力解事关企业存亡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