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金枪鱼原料进口疫情防控措施的建议
普陀区政协提案委主任 缪红波
舟山融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普陀区政协委员 朱红燕
金枪鱼是全球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作为最早且最完善实施集约化渔业管理的经济鱼类,我国金枪鱼产量几十年来始终处于全球前三之列。由于金枪鱼产量稳定、营养丰富、加工工艺成熟,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于金枪鱼营养价值的了解加深,以及更多迎合国内消费习惯的新产品面市,国内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一、当前金枪鱼产业现状及价值
金枪鱼是海洋捕捞的重要品种,是全世界公认的高端海洋经济鱼类,具有极高的市场经济价值。以浙江省为例,近5年来,浙江省金枪鱼产业作为渔业新兴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浙江省有金枪鱼加工企业37家,产值约40亿元,约占全国80%,位居全国第一位,直接带动就业约12000人,相关产业就业人员数万人。金枪鱼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的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如远洋捕捞、包装辅料、海洋生物、物流运输等关联企业的健康发展。据业内预测,2025年金枪鱼产业产值有望超过70亿元,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洋渔业产业之一,在世界金枪鱼加工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金枪鱼原料进口所产生的疫情风险分析
金枪鱼原料同其他的冷链散装食品比较,在捕捞区域、冷冻作业方式、转载运输过程和后续的产品加工工艺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金枪鱼捕自远离大陆的公海区域,作业环境常年与世隔绝,且每条渔船都有非政府组织观察员严密管控,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均严格按照联合国联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发布的《新冠肺炎与食品安全:对食品企业指南》执行,目前为止全球没有任何一起与金枪鱼产品相关的新冠疫情报告,是较安全的食物资源之一。
(一)船员管控措施严格。各籍船员下海之前都根据当地国的防疫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合格后方可上船,中途调换船员均有严格的防疫管控措施。
(二)进口链条可全过程追溯。进口金枪鱼原料和国内远洋自捕鱼的捕捞区域、作业方式一致,并且渔船捕捞、冷冻作业及运输船转载,均在海上完成,无需任何靠港。远洋过驳的金枪鱼原料从捕捞渔船转载至远洋运输船,再到国内码头都有船只航行轨迹可循,可实现从源头到国内码头的全过程追溯。
(三)加工工艺安全。金枪鱼产品的所有加工工艺均需要高温蒸煮,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不会给后续的疫情防控增加压力。
三、引发金枪鱼产业生存危机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年需金枪鱼加工量40余万吨,其中自捕鱼原料约20万吨,仍有20余万吨需要依靠进口。但受新冠疫情影响,裸装金枪鱼进口原料不能进口和卸货,已严重影响了我国金枪鱼企业的发展,金枪鱼产业面临生存危机,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研究解决。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进口原料无法满足现行法规要求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总局令第135号《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进口口岸海关依照规定对进口水产品实施现场检验检疫时,需要查验包装是否符合进口水产品包装基本要求。但是,金枪鱼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易一直以来均以裸装方式完成,原因有二:一是金枪鱼的特性及生产作业过程导致无法对其进行包装;二是其交易均通过远洋过驳形式完成,远洋捕捞后的渔获物通过海上转载直接转运出口国,期间不会靠岸进行包装。综上,进口金枪鱼的特性及交易方式导致其无法满足我国现行《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要求,从而导致了目前金枪鱼进口暂停的局面。
(二)进口原料无法及时上岸
目前宁波、舟山等主要港口,对散装冷冻金枪鱼进口都有着严格的管控,仅少数几个码头允许冷冻船停泊,导致货物严重积压,工厂无法及时提货。
(三)金枪鱼生产企业减产严重
随着2020年的新冠疫情爆发,进口冷链食品的防疫管控不断升级,相关文件规定没有外包装的冷链原料(散装)不得进口,这个“一刀切”规定给金枪鱼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020年下半年已有多家金枪鱼生产企业因为原料短缺被迫减产,如果后续原料问题得不到解决,2021年部分企业将面临更大幅度的减产或停产,这不但对金枪鱼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由此导致的裁员、减薪等一系列问题也将会给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四、建议对策
政府相关部门应综合考量金枪鱼产品的特性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适度放宽远洋过驳的冷链金枪鱼原料进口防疫监管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冷链进口食品的生产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部门下达的各项防控防疫要求,在人员、运输、装卸、储存、生产、消毒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积极防范新冠疫情。
(一)海关总署建立特殊监管措施
建议结合当前疫情实际,由企业为主建立防疫保障方案及措施,在分析可控的基础上,统筹疫情防控和金枪鱼产业发展,建立一个基于风险控制的临时监管措施,允许裸装金枪鱼原料进口。
(二)在舟山或宁波指定专用码头保障货物顺利上岸
建议在指定专用码头进行进口金枪鱼的靠港,集中管理。因金枪鱼企业70%集中在舟山,且舟山地区离岛相对封闭,舟山防控办及经信局对散装进口产品已有全面的防控措施,因此建议在舟山指定专用码头,以保障货物顺利上岸。
(三)进一步健全金枪鱼新冠肺炎防疫体系
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人物并防”各项措施,切实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链,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1、掌握源头疫情动态,做好原料来源控制
我国主要进口金枪鱼产品有:冻鲣鱼,冻黄鳍金枪鱼。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密克罗尼西亚、基里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所罗门群岛。上述国家和地区目前无新冠肺炎大范围传染,疫情可控。
一是建立供应商评审制度。疫情期间,进口金枪鱼仅限来自非中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或者14天内未在中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行过船员换班的冷藏散货船进口冷链食品卸货作业业务,并实施合格供应商评审制度。原料供应商必须经过评审,通过后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评审项目必须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资质合法性、产品合格依据可提供性、质量可靠性(兼顾品牌)、供应稳定性、地域方便性、运输条件、售后服务、诚信度、供应商所在地区疫情情况信息及其新冠肺炎病毒防护能力等。
二是所有原料必须采购自合格供应商。原料供应商应为审核通过的合格供应商,必须提供相关证件并备案,包括捕捞许可证、进口食品许可证、产地证、健康证、船籍证明、产品安全证书、船长声明、海豚证明等,有条件的供应商需提供标签式证明文件。进口原料必须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监管仓出仓证明》“浙冷链溯源码”方可卸货入库。企业在采购金枪鱼原料前必须经当地县(区)、市两级订单审核通过,且至少提前一天报告运输信息。
三是进入“浙冷链”,实施追溯管理。公司进入“浙冷链”管理系统,根据“一码统管,闭码管理”来要求进行落实,验收合格的进口原料凭《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在“浙冷链”系统中登记赋码,扫码入库,入库后加贴“冷链食品溯源码”,通过全链条追溯管理,做到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落实。
四是提供企业承诺函。企业出具承诺函,承诺所有进口金枪鱼原料只限本工厂使用,所有进口原料均实现可追溯管理,定期进行量平衡估算,相关生产记录至少保存3年备查。
2、建立供应链“人防”措施
一是渔船作业人员防控。船员下海前,需根据当地国防疫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合格后方可上船。渔船靠港,需递交14天内体温记录,并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测试及核酸检测。
二是卸货作业人员防控。按“一船一班”原则,固定卸货作业人员、人员接送车辆(包括司机),并登记备案,作业全程按照防疫规定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工作手套、雨靴等防护用品。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更换人员。所有卸货作业人员不与船员近距离接触。当天作业结束后,登船作业人员所穿工作服、工作手套一律不带下船,人员下船后须按照规定采取消毒措施,口罩、一次性手套等一次性防护用品按照规定集中处理。卸货后冷藏运输车实行“两点一线”,产品直运企业冷库,中间不得停留。
三是企业加工人员防控。企业员工应健康上岗,进厂时要接受专业工作人员测温,加工作业时佩戴口罩和手套,并根据情况选择和定期更换口罩,员工间距至少保持1米的距离。不同车间员工不应进入其他车间,不应近距离面对面与其他车间人员交谈与接触。结束岗位工作后需要洗手消毒,使用过的口罩和手套应放入专用垃圾桶集中处理。
3、实施工艺嵌入式预防性消杀
一是高浓度盐水速冻及储存。金枪鱼捕捞上船后,为确保渔获物的品质,必须使大量渔获物的鱼体中心温度迅速下降,围网船上利用海水加细盐(95%氯化钠)混合成浓度为22.4%的冻盐水(温度保持在-16℃--18℃之间),用于快速预冷鱼体,高浓度盐水速冻及储存不利于绝大部分病菌存活,用于渔获物的预防性消杀。
二是100℃蒸煮法制作工艺。据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采访报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新冠病毒在56℃温度,30分钟时间里可以保证病毒充分失活;法国普罗旺斯大学科学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在92℃高温下15分钟之内可以完全被杀死。金枪鱼鱼肉加工工艺中需要经历以下程序:出库——解冻——蒸煮——冷却——清理——装袋——封口——急冻——包装——入库。其中蒸煮环节要求蒸煮温度为98℃以上,时间根据原料大小,蒸煮时间65分钟—300分钟左右,金枪鱼鱼肉蒸煮的高温及时间要求足以保证病毒充分失活。
4、采用使用时机库存管理控制
进口原料必须从已划定的固定通道进行进厂、入库、出库、脱包、加工等作业流程。入厂后每批原料按批次分开在冷库存放,并且每袋上贴有标识,标识好卸货日期、捕捞船、运输船、批次号、重量等信息。原料冷库专库专用,不与其它原料混放,冷库温度保持-18℃以下,冷库进行实时温度记录,并且每间隔2小时进行手工检查和记录。保持储存环境的清洁卫生,每天对冷藏库工作环境及相关工器具至少进行早、中、晚3次喷洒消毒,并做好相应记录台账备查。出入库进行实时库存管理,根据“浙冷链”来进行扫描入库和扫描出库。由海关根据检验检疫结果及时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获得证明以后,再根据公司入库检验评估合格后再进入生产环节。
5、实施“人、物”安全验证措施
一是提供渔船安全评估证明。在对靠港渔船卫生检疫合格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出具渔船安全评估证明,检测合格后方能开展卸货作业。
二是加强人员检测。对到港船只实施全船船员核酸检测工作,并集中管理,实施14天观察隔离期。对卸货作业期间的卸货作业人员实行集中管理,落实专门宾馆定点居住,采取定车定点“两点一线”开展工作,原则上作业期间不得外出;直接暴露人员每7日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间接暴露人员每28日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相关资料存档备查;卸货工人在装卸进口原料后,于隔离点进行3-5日隔离,后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检测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三是对冷冻鱼表面进行检测。对抵港卸货作业的金枪鱼原料严格落实“先检后卸”措施,增加抽样率,做到每舱必检,检测结果未出具前一律不得开展作业。
四是加强环境检测。对集装箱、叉车、包装物进行核酸检测。冷藏库,解冻区,蒸煮区等高风险区每7日对环境及现场工器具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相关资料存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