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岛开发建设中加强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建议
区政协办反映:随着我市加快推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小岛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开发、旅游接待功能也日趋成熟。但在小岛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忽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情形,一些潜在的文物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近区政协智库成员在葫芦岛调研时发现,岛上的村路整洁,一些特色渔家建筑正在维修中,窗台雕花等传统建筑部件得到有效修复,厕所等公共卫生设施维护良好。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一是潜在文物资源的改造利用问题。葫芦岛有一幢俗称“十间洋房”的老建筑,是苏式建筑风格,原为上个世纪50年代初建造的葫芦乡第一水产加工厂。据当地群众反映,原厂房内保留有腌制海蜇的六、七个圆形落地桶,是难得的传统渔业加工遗存,落地桶木柱上还写有102担、96担等计数记录,这种原汁原味的海蜇加工落地桶及附属场景是渔业生产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舟山海岛目前类似的渔业加工老设施已经不多,岱山东沙古镇的“东沙海产加工作坊”已经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去年“十间洋房”开发,拟将其改建为民宿,圆形落地桶被填平,有些可惜。因此,建议文物保护部门做一次深入调研,对“十间洋房”老建筑进行评估,内部设施是否能够复原,是否可申请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并探讨进一步加以利用改造为乡村渔业博物馆的可能。
另外,据当地百姓反映,厂房门面,原有“葫芦乡第一水产加工厂”门牌,建议恢复。厂房木柱记有海蜇担数的木材,可能还散落于村民家中,建议收回。原有落地桶如有恢复原样的可能,也建议恢复。
二、潜在文物资源的普查问题。在调查中发现,葫芦岛天后宫的内部建筑具有一定价值。大殿内部的两侧地坪,分别为3*4平方米大小,均使用当地卵石和传统工艺铺设,花纹呈现蝙蝠、花瓶、如意形状,体现平平安安、福从天降等寓意。据当地百姓介绍,葫芦岛天后宫具有两百多年历史,该地坪解放前就有。卵石铺设的地坪构件,在各地天后宫乃至寺庙建筑中极其少见,独具葫芦岛海岛特色,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对于海岛庭院建筑美化、功能小品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建议有关部门对葫芦岛天后宫建筑作进一步调查,是否具备列入文物保护点或历史建筑的可能性。
另外,葫芦岛还有一座汪兴昌烈士纪念碑,是纪念舟山群岛游击支队战士汪兴昌,在革命斗争年代,汪兴昌为保护同伴,经受敌人的严刑毒打,绝不吐露信息,坚贞不屈,英勇牺牲。其故事催人泪下,在当地民众中具有影响力。烈士碑可作为重要的红色文物点,建议将汪兴昌烈士纪念碑列入红色文物。
三、建筑设施改造的美感问题。葫芦岛码头的“无名亭”是摄影家们创作取景的重要素材,面朝大海,落日余晖,孤亭檐角张扬,摄影家镜头下的海阔天空场景颇为壮观。而如今凉亭四周架起回廊,回廊包裹湮没了这一座“无名亭”,凉亭已经名存实亡。对这一座无名亭的改造,值得商榷,或可以考虑加大文化寓意设计,而不是去改变它的形状。比如取一个合适的亭名,亭柱上请书法家题写对联,加以美化。
针对葫芦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建议:
一、要重视小岛开发中存在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问题。建议文物部门、住建部门提前介入,尽快介入,结合即将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小岛历史文物资源、历史建筑作深入排查,对渔业生产遗存、历史建筑等文化遗存进行全面普查,对有价值的文物资源尽快加以保护,提出利用对策。
二、尽快成立区“小岛你好 海岛共富行动”文化历史专家委员会。依托原有的文保所、博物馆理事会,遴选一批文物保护专家、文化学者、艺术工作者,组成文化历史专家委员会,对小岛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三、完善小岛开发项目的认证和科学规划,有效利用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也可以考虑将开发项目和改造方案通过新媒体面向公众公布,一方面可以宣传小岛的资源开发,同时也可以达到“兼听则明”、集思广益的效果,以优化、完善小岛开发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