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商业聚集人气,繁荣街市谋求发展
沈家门地名首次出现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从海上丝路结点到大明军港三百年,再到康熙开海禁转身为渔港,沈家门打开了商贸的大门,搭建起了交易的平台。面临东海,背靠青龙白虎两山构成的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很快形成“千舟云集,万户聚居”的盛况。发达的渔业带动了商贸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到清朝中期已形成了热闹的街市,有“市肆骈列,海物错杂,贩客麇至”的记载。1921年全国商会联合会召开大会,沈家门商会应邀参加;1932年沈家门首次建镇就在远东地区享誉盛名;1946年《四明周报》评论“沈家门的希望是无限的……”。日寇侵占,沈家门被划定“特别区”允许走私而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被《申报》评论“繁盛不亚于战前之上海南市”,从而有了“小上海”之称。八十年代,滨港路率先开设服装、小商品市场,带动商品经济再上新台阶,有“小香港”的别称。东港新城开发后,随着城市政治中心的转移和东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不断调整,年轻人纷纷迁居东港,老人、外地人集聚的沈家门也在慢慢老去。2016年,沈家门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终于开启了发展的新时代掀开了建设的新篇章,也凸显出“渔港”历史特色和“小镇”显赫地位。
当然,知名度高不代表人气足,今天沈家门的吸引力、感召力与沈家门的名气有很大的差距。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的地位不可撼动,但人气不足再大的名气也只能是空气,如何凝聚人气是沈家门高质量发展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一、微创整理商业街市,以业态“奇全新特”凝聚人气
依托渔港,以渔需品生产、贸易带动各行各业发展,这是沈家门辉煌的根源,传承历史发展商贸才能聚集人气;以渔港为中心,在周边形成热闹的街市是沈家门创业的积累,延续传统繁荣街市才能谋求发展。
(一)沈家门中心打造综合性商业街市
渔港北岸东起新开路,西至中大街,北到东海东路是沈家门商业中心,容纳着历史的过往承载着我们的期望。街边路旁遍布商铺,涵盖民生服务方方面面,涉及经济生活各行各业,但没有规划、缺乏引导,形不成特色。街市打造首先要准确定位,建议:
1.店面商场通盘布局,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商业街市,有更大的空间让人留得下来。城区街道交错,有的很短单打成不了气候,如泰来街本身改造很成功,但街不长又与周边没有形成关联难以聚集人气。上海的日月光购物中心就值得我们借鉴,在各类商场林立的上海,新建的日月光能站稳立起在于街区规模化。以大厦为中心,将旁边的商厦、后面的街道都整合成一个一体化的商业街市,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综合性商区,平均日客流量超过十万。
区域内滨港路注册个体工商店铺192家,中大街80家,东大街103家,新街976家,新开路50家……这数据虽然和实体开店情况有出入,但集中了沈家门的大型超市、商厦和个体店铺是事实,除了“玩”有待充实,“吃”“喝”“穿”“购”本就丰富,要奔着整体打造的目的还是要用脚去丈量,对街区店铺情况做一个实地勘测摸清家底。
2.业态规划科学合理,形成一个一站式的商业街市,有更多的时间让人“活”得起来。消费主要有三种:居民的生活性消费、东港和海岛群众的目的性购物、外地客人的旅游消费。业态分布上既要满足居民生活所需,又要提供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服务,在商品的全面、新颖,商业的奇趣、特色上下功夫,做到服务很舒适,业态有条理,购物很方便,来了就能呆上大半天。
区域内除了东河路东侧区块和泰莱街,其它街、路业态基本类似,特别是中大街、东大街、新街,路旁商铺服装、餐饮占大半,像中大街和东大街服装店分别占48.9%和44.7%,餐饮更是哪一条街都不落下,现存的业态本就是适者生存下来,大体上说是合理的,只要归整归整干净一点,调整调整有序一点,再引进一点新奇的,补充一点特色的,让人感觉整个区域是一个整体就行。
商场、店铺不少是国资的、集体的,为职能部门的规划提供了有利条件。专业型的、综合型的、特色型的交错,对店铺业态产生辐射,同类集聚形成规模。街市规划要让沈家门建设的职能部门更多的参与进来,不然再好的规划也是纸上画画。老城区空置的国资不少,也不见管理部门有多心疼,不如交予建设部门集中规划好好建设。
3.基础设施改造完善,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商业街市,有更深的情怀让人走得进来。“以前这儿……” “小时光这儿……”,别说老沈家门人,就是海岛居民来了也会想起过往,这儿是最深刻的沈家门记忆。游客也想看看十里渔港背后那个曾不输十里洋场大上海的海上街市。老建筑不要再动、老店铺要好好传承,都是一份岁月的峥嵘能让人沉浸其中。
每条街每条路都有它形成的渊源,我们要赋予它独特的生命线,建议:
1.滨港路以观光和生活渔资供应为特色。滨港路是沈家门的门面,曾常年万船穿梭,汛期沿海十几个省市的几十万渔民云集。现虽然渔业资源萎缩,渔港的功能有所弱化,但一到汛期和禁渔期白天桅樯林立,入夜渔灯齐放,依然是一道独特的景观。这里人气最为集中,就是消费有待提升。
老沈家门段重在观景。白天游客领略十里渔港,晚上居民休闲散步,防浪堤可席地而坐,但最好还是设几个微型的小摊位,也不至于买瓶水要跑到马路对面。难忘八、九十年代写生的画家和学生,画的是一景,看的是景中景。高校招生年年扩增,滨港路写生却失了踪影,要和艺术院校加强联系建立合作,搭建起海洋文化写生基地。北侧店铺配套外地游客的休闲观景,可吃、可住、可歇,还要有为港内渔船提供生活性补给的小店,不用太集中,三三两两方便就近采买。
荷外段主要针对游客“尝海鲜”。增加一些“渔”的文化元素,港里响起渔工号子让人激情澎湃,岸上表演舟山船拳还可学两招回去,海鲜排档的杨梅烧酒已打开笑迎天下客到来。
2.中大街——东大街——泰莱街区块以怀旧为亮点。游客一般都是来普陀山、朱家尖或桃花、东极等而途径沈家门,或停留沈家门购海货,要让过客成为游客、顾客,花一天半天时间在沈家门游一游,重现昔日老沈家门的商业景观是重要举措,商业街市中的中大街——东大街——泰莱街可作为其中的怀旧区块。这是沈家门最老的街市核心区块,建筑还部分保留着民国的风格,都不需要刻意复古只要稍做还原就是妥妥的老街,业态适当引导,可以老店新开,可以同类店铺开在老位置,店名可以用一些老字号,什么“见兴糕饼”、“天祥南货”、“大有馒头”等等都可拿出来用。区域内还有宋家弄整排的老楼成了“脏、乱、差”的背街小巷,治理一下,民宿、酒吧等等都可考虑,在最热闹的街市享受最安静的时光。
3.新街要有新气象。这里有曾经有名的“美味鲜”、海滨电影院,有引领过一个时代的华侨商店、佛国商城,也曾作过夜市热闹非凡。改造时以步行街定位,街道本身的风格也很休闲,可惜改造后还真闲了下来。这有大环境的影响,但没有抓住消费重点也是关键。新街一直主打商业购物,谁来购物是个问题。商业若没有生产基地做后盾价格上是占不了优势的,不要去奢望游客购物,除了照顾到本地居民外,抓牢海岛乡镇居民,特别是渔民这个消费群才是重点,“辛苦铜佃快活用”是普陀渔民的口头禅,转产转业转不了消费观念。不仅仅是新街,整个沈家门业态都有一条为渔民服务的线。汛期六省一市的渔民还是集中在沈家门,做好后勤服务,让他们吃好、住好、玩好,等风平浪静再扬帆远航。“美味鲜”要恢复;华侨商店挂上了“凯虹电器”的招牌,走专业化路线也挺好;佛国商城搬迁,现在的华丽商厦是个吃、喝、玩、乐、购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厦也适合。要不要再引进一些男装,是否在电影院区域增加一些“玩乐”的元素等等,都要细细斟酌。
……
文章雷同是抄袭,试卷相同是作弊,商业街市建设没有标准,适合的就是合适的。
(二)同济路打造妇女儿童用品特色街
八十年代末在民济弄口摆上了第一家零头布地摊,然后民济弄、广济弄、长兴弄口自发形成马路市场,再有长兴弄的碎布市场,裁缝店也在周边应景而生。九十年代同济路完成旧城改造后两侧形成以女装、童装为主的产业特色,还曾树起过“妇女儿童用品步行街”的路标。现生存下来的时装店都是在多年经营中建立起客户群还玩起了“大数据”的,分析顾客喜好做到精准进货,任市场飘摇它们屹立不倒;又发展起多家布店产生了一定品牌效应,不仅买布还负责加工,租赁两边的住宅甚至几个相连的车棚,有专人定制,更有流水线合作。今天说起同济路布店,哪怕住东港在海岛,不仅仅是女人知道,就是男的也不少在这里做过衣服做过裤子。建议整理同济路业态,打造妇女儿童用品特色街,着力打造私人订制IP。
(三)向西开拓,加快推进国际水产城建设
舟山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舟山国际水产城、水产城)自1989年创办以来,紧紧围绕渔业产业化建设核心,提升服务质量、改进交易方式、创新经营机制、扩大流通格局,已建成了集活、鲜、冻、干水产品交易于一市,融购物、旅游、尝鲜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大型产地“市场流通主导型”的专业水产品批发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水产城是昔日沈家门渔港的西进版。今天的沈家门老城区,无论是从居民生活环境改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生产方式转型来论,都不可能在原来意义上的十里渔港再现昔日的“海物错杂”,国际水产城的地理位置更适合再续“千舟云集”的盛况。依托这个专业的批发市场集聚产业发展商贸是沈家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近些年来,水产城不断实施转型升级,深化数字赋能,优化功能业态,实施市场拓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水产城的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诸如交易空间不足、资产结构不合理、巨额负债拖累等等。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打破这些发展的瓶颈,才能使舟山国际水产城更有序地创新创利。
建议根据公司未来功能定位和业态布局,征用水产城西侧能配套公司发展的土地,补齐冷链短板,扩大交易空间,加快“舟山国际水产城供应链产业园”建设方案的设计和落地,让水产城具有绝对的市场竞争力。建议进一步清理国际水产志的家底,增加公司收入提升盈利能力
二、合理规划交通线路,以汽车“易行能停”留住人气
街市打造拼“人流”拼“留人”,最忌讳的是车流。车流量再大不停下来人也走不出来,没地方停车,就是本地人也不愿意来。作为东海旅游金三角,就算撇开沈家门本身的观光价值和商贸价值,单从地理位置上说也应该是各岛游客的集散地,但停车太难不但集不起来,还散到东港、朱家尖、临城、定海。要留住人气,还要解决街区停车问题。
(一)对沈家门主城区交通做一个新的规划布局
哪开车哪步行哪儿电瓶车穿行,哪单行哪双行哪儿要绕行……这都需要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不能哪堵了治哪,这样治好这段那段更堵。对沈家门整个城区交通进行大数据分析才能为主城区交通设计出几套方案进行模拟,试运行一下做适当的调整。不能全听群众的,毕竟地方小会影响人的格局,老城区少开车、公交换乘、开车绕行、公交要等、私车不能随地停等等这些都是常识,但我们很多人认为这很麻烦,甚至迁怒于交通管理,规划布局同时不能少了居民交通文化的普及与提升;也不能单看局部的,谁不说东河路最拥堵,但去年封闭施工也没见沈家门交通转不过来,说明只要整体线路规划合理东河路私家车单行没有问题,单侧停车也可以,不过收费一定要高一点。
老城区形成时还没有自行车、电瓶车,更没有私家车什么事,现在想要汽车自由行任何老城区都做不到,做到的要么是挂老城名推倒重来的新城,要么是人去楼空的荒城。老城,特别是老城的商业中心,交通重在疏通而不在于畅通。可考虑滨港路小型车辆和公交车双行,只设上下车短暂停车点,这样东西两头都可自由进出沈家门主城区;东河路——东海路——食品厂路一圈公交车双行,小型车辆单行,这样会减轻主城区和两条隧道的交通压力。
街市繁华熙熙攘攘同样会导致交通拥挤,在人流拥挤和交通拥堵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关键在于解决停车的问题。
(二)沈家门老城区推广共享电瓶车
拓宽老城区街道会失去小镇的味道,解决交通拥堵,共享电瓶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商业街区的核心区块、同济路妇女儿童用品一条街内可采用步行交通,但步行交通区块每个出入口都要有私人电瓶车停车位和共亨电瓶车取车点。
无商不富,无人不欢,如清明上河图,它传世传的是市景繁荣,经典就经典在红尘滚滚,发展商贸凝聚人气才能促进产城人文高度融合,人声鼎沸游客不绝才是沈家门最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