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背景下普陀的应对策略研究
随着去年甬舟铁路的开工建设,舟山即将迎来高铁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充分利用高铁时代的交通红利、实现普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高度重视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区政协常委会课题调研组就“高铁时代背景下普陀的应对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研,针对利弊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以期在高铁时代的大潮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
一、甬舟高铁概况
甬舟铁路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支撑性运输通道,西起宁波东站,经宁波鄞州、北仑,舟山金塘岛、册子岛及舟山本岛,终于定海白泉,线路全长约76.4公里,其中新建线路长70.1公里,全线共设7个站,其中新建北仑西、金塘、马岙、舟山等4座车站,改造宁波东、邱隘、云龙等3座既有站。全线设桥梁36座,其中西堠门、桃夭门、富翅门3座大桥与公路合建,隧道17座,设计行车速度250公里/小时,工程建设工期6年,铁路工程总投资270亿元。甬舟铁路的建设是加快舟山融入“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实现浙江省高铁1小时交通圈建设目标,有利于助推甬舟一体化,促进舟山群岛海洋旅游业繁荣发展。
二、准确把握甬舟高铁给普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来的机遇
1.加速城市规模拓展。高铁开通为各地城市拓展提供绝佳机遇,催生一大批高铁新城。经济学家测算,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带动系数为1.3左右。就普陀而言,甬舟高铁终点站虽在白泉,但离普陀城区距离很近,甬舟高铁的建设将为普陀城区拓展特别是城北、城西和普陀北部提速开发增添动力。城北、城西是普陀城区的入口,与临城、沈家门、东港等现有城区无缝对接,拥有当前对外主要连接通道,是普陀向西、向北挺进的核心区域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直接“窗口”。普陀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去库存压力不大,中高端房地产市场仍有一定潜力。作为海洋大区,甬舟高铁的开通将增强普陀集聚能力,吸引更多外来人口置业,未来十年城市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2.加速旅游发展爆棚。从全国各地经验来看,高铁开通最直接受益的就是旅游业,一小时左右高铁车程更是近郊休闲旅游发展的最佳区域。从历年的客流量来看,游客来舟山,90%客流是到普陀山、朱家尖。随着甬舟高铁的开通,普陀区作为舟山旅游的黄金地带,游客将会深度扩展至全国各地,游客接待量有望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在“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庆还会出现“井喷”式增长。海岛休闲双日游、周末短假过夜游将成为常态,普陀旅游有望迎来新一轮跨越发展。
3.加速产业结构优化。高铁的联通,将促进沿线城市间生产要素的双向快速流动,实现产业双向优化供给、全链条互补延伸,促使沿线城市产业布局迅速调整“洗牌”。甬舟高铁的建设,使得普陀北部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更加彰显,大大缩短企业投资安全半径,将成为舟山产业优化布局重要承接地和布局地。加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一些低端产能将在竞争大潮下腾笼换鸟,水产加工、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将加速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将会快速发展,推动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普陀有望通过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领取,构建外向经济和扩大内需共进发展格局,成为双循环重要节点。
4.加速对外开放提升。甬舟高铁建成后,将成为大陆与舟山岛间最为便捷的陆上客运通道,补齐浙江“市市通高铁”最后一块短板。按照大站直达模式测算,舟山到宁波的通行时间将从原来的1.5小时缩短至26分钟,舟山到杭州的通行时间将由3.5小时缩短至77分钟,普陀将更好融入宁波舟山一体化同城化、长三角一体化,并借助甬舟高铁进入全国路网,联接“一带一路”,实现普陀与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效对接,形成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有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数字贸易新业态加快发展,服务业市场加大对外开放。
(二)面临的挑战
1.虹吸效应引发生产要素流失风险。根据城市发展自然规律,大城市对其辐射半径内的中小城市具有虹吸效应。高铁建设后,对大城市而言,普陀由于创业平台、就业机会、公共服务等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在高铁“虹吸效应”作用下,很可能加速向大城市或舟山主城单向快速转移。
2.同城一体促使生活消费溢出风险。普陀虽已拥有凯虹、杉杉普陀天地等大型商场,沈家门宝龙天地、城北水街也正在建设中,但随着甬舟高铁的建成,将拓展人们的生活半径,舟山本土消费者到上海、杭州、宁波购物等消费更加快捷便利,“周末购物、孩子上学、大城看病”等新兴消费业态将加速外流,市民到外地购房意愿也逐渐强烈,全区中高端卖场及批发零售行业将面临一定考验。
3.高效捷达加剧长途汽运替代风险。按运输行业运营规律,如果高铁每一小时发一班车,可能带走同线客运50%的客流量,每30分钟发一班车,将带走70%的客流量;每10分钟一班车,将会替代同线长途客运。甬舟高铁的建成,同线的公路运输至少50%以上的客流将被分流,中长途公路客运企业经济效益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4.配套不足导致城区交通更堵风险。当前甬舟高铁的终点站在白泉,与高铁相配套的交通路网和设施仍不够齐全完善,从白泉到朱家尖的客运只能依靠大巴、公交、出租车等运输,而陆路通往朱家尖景区的却仅有东港至朱家尖大桥唯一通道,随着旅游发展爆棚,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势必造成东港城区交通更为拥堵现象。
三、及早谋划高铁时代背景下普陀发展的应对策略
1.抓住预留契机,谋划东港板块新战略。当前,全球经济重心加速东移,普陀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全球和全国各大城市发展来看,绝大数国家和地区东部城市区位、资源优势显著,往往都比西部城市发达。从舟山本岛来看,东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隅,东邻普陀山和朱家尖,西与沈家门接壤,处于舟山海上旅游金三角中心位置,东港发展优势同样明显。甬舟高铁终点站虽在白泉,但规划中预留了到东港的通道,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普陀通高铁的一点可能和丝丝希望。为此,建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强化普陀作为甬舟高铁经济带重要支撑的研究,积极向上争取预留通道的立项,让普陀通高铁梦想成真。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加强与规划相匹配的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及时规划研究莲花洋客运枢纽综合体,打造舟山本岛东向水上客运重要交通枢纽节点。依托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体系,谋划推进未来东港三期发展战略,将东港三期打造成具有旅游集散、商务会展、文化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片区、低碳生活生态宜居小区和现代服务商务新区。
2.对接高铁站点,构筑综合交通新路网。作为甬舟铁路的终点站,白泉站是集高铁、市内公交、长途客运、旅游客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超前谋划做好白泉站与普陀交通路网的对接。一是谋划对接轻轨交通。把轻轨作为远期城区最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来谋划,积极参与对接全市轻轨1号线(白泉至朱家尖)的研究,强化普陀段的科学论证,深入东港支线拓展的研究,自东港南侧由主线引出,延海印路向北终于莲花洋客运码头,纵向贯穿东港组团,规划形成网络层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衔接一体高效的轻轨交通网,实现高铁与城区、景区和客运枢纽无缝接驳。二是优化城区路网布局。有效衔接全市重要通道,加强普陀对外陆路直通,推进中部大通道、北向疏港公路(原鸭东线)等重大通道建设;打通马峙--鲁家峙--朱家尖通道,推动马峙--沈塔线通道提档升级;打通东港--展茅快速通道,远期考虑东港三期--朱家尖的通道,推动形成多通道、多路线对外交通网络。提升东港与城北片区的通达能力,打通定沈线--东港麒麟街的主干通道,加快海天大道南侧城市次干道建设,分流海天大道车客流,缓解该路段城市交通和旅游交通叠加压力。三是提高交通服务品质。密切与市公交公司联系,做好普陀与高铁站的配套和联运,优化白泉高铁站至东港、沈家门、展茅公交线路的布局,推动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广“铁路+巴士”联程模式,开辟多条旅游专线,推动城市共享交通发展,提升汽车、共享电动车等租赁业网络化水平,实现舒适快速捷达。谋划打造南岙交通旅游集散中心,推进旅游交通高品质发展。改善城市停车设施环境,推进大型公共停车场、智慧停车项目等建设,促进城市动静态交通平衡发展。
3.放眼国际视野,提升全域旅游新品质。立足海岛,放眼国际,着力都市,做大做响“海岛都市休闲、滨海康养旅游、海岛旅居生活”等文章,推动全域旅游高品质发展。一是共享“海天佛国”金名片。联动普陀山、朱家尖共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产品线路、市场营销等联动共享,促进佛教文化交流、禅修养生研学、高端会议度假等业态共建,推动佛禅主题文化由普陀山旅游品牌向全域城市品牌延伸,探索与区外佛教名山联动发展,谋划联合朝佛精品旅游项目。二是打造国际性海岛都市。依托渔港文化、山海城关系、特色产业,加快城北、城西和莲花洋片区综合开发,推进健康养生等项目,更新建设海滨公园、海滨街区,塑造东港沿海“十里长廊”风景线。丰富沈家门渔港旅游业态,开发渔港夜游、创意体验等项目,集聚人气、带动商气,焕发“活水码头”新活力。依托田园综合体、美丽经济走廊,推进农旅文商深度融合,建成海岛田园休闲旅游样板地。通过老底子环境中的文化演绎,借助点的植入和线的串联,升级城市时尚品位,将普陀本岛区域打造成中国唯一的、具有东方神韵的国际性海岛都市。三是做新做活“跳岛游”。以国家级海洋公园、全省海上大花园建设为主抓手,强化关联,拱卫本岛,丰富国际渔都港城的文化内涵和空间外延,全新打造东极极地度假岛、蚂蚁红色记忆岛、桃花浪漫仙境岛、虾峙海味生活岛、白沙海钓乐园岛、登步零碳生态岛旅游项目。“架”起海上联通路,贯通各海岛旅游交通,开通普陀山--白沙、西岙--桃花、西岙--虾峙等新航线,推出“普陀之星”跳岛游精品线路,让岛际旅游按下区域一体化发展“快捷键”,让旅客感受快进、漫游新体验。
4.增进互联互通,开辟现代商务新市场。发挥高铁在城市间互通互补、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先导作用,强化高铁辐射圈层功能集聚。一是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加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普陀与上海、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在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科技金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探索搭建“大招商”信息交流平台、“大智库”合作互动平台,推动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二是打造现代商业模式。依托自贸区建设,打造普陀离本岛免税购物中心,探索进口商品“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模式,构建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免税经营环境。打造“普陀淘”综合电商服务平台,加大普陀海鲜的线上线下营销宣传。优化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打造舟山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产业园、现代智能冷链物流平台。三是促进消费迭代升级。激活东港内湖商圈,推进沈家门宝龙天地、城北水街建设,叠加潮流元素,构建形成普陀商圈“金三角”,吸引游客慕名而来,留住本地居民消费。打响“中国海鲜,吃在普陀”品牌,推进餐饮业集聚化发展,打造一批餐饮名街、名店,持续扩大普陀夜排档品牌影响力。推进住宿餐饮与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以高星级度假酒店为龙头、特色酒店为基础、乡村民宿为补充的旅游接待体系,着力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5.广泛聚智聚能,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利用甬舟高铁的建设和普陀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优势,打造全梯队、差异化的人才招引体系。一是要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甬舟人才一体化开展工作,坚持候鸟型与常态型并重,专家型与实用型并举,基地型和“飞地”型并行,联合型与自主型并用,设立沪杭甬等大城市引才工作站,深化跨区域人才合作,通过大赛引才、中介引才、飞地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人才来源渠道。应对高铁“虹吸效应”,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驻,但求长效”的思路,打造全区候鸟型人才基地。二是建优建实人才平台。深化建设“5313”领军人才产业园、人才孵化平台和省级产学融合基地等科创平台,推进普陀北部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微生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研发力强、成长性高的优质企业,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实践基地,形成一批创新活力强、创新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小高地。三是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持续优化人才制度供给,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攻坚,推进人才制度创新,更大力度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提高人才服务效能,统筹区域教育、卫生及生活服务资源,全面畅通人才住房、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推出“人才贷”、“人才险”等项目,切实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