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减负工作出现反弹 亟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区政协委员缪燕飞反映: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受基层热盼的反形式主义攻坚战。2018年至2020年,我区基层减负已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弹现象。对相关部门来说,清单上所列的减负名目没有了,但对基层来说“换汤不换药”,负担依然存在。
我区基层社区减负中出现反弹的主要表现:
一、倍受新型政务拖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政务客户端和公众号问世,对提高工作效率、丰富工作内容、强化干群互动、接受群众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新型办公方式也暴露出不少弊端,比如各类工作APP、电子平台、无数个微信群成为基层干部挥之不去、捆住手脚的“紧箍咒”。很多电子平台功能可互相兼容,但因涉及不同部门,迫使不少基层干部每天疲于登录、记录。比如一个调解信息就要在三个平台上记录。微信群里每次发通知,要求写的很强硬,“12点前上交”“下午三点前上交”“下班前上报”,凡此种种数数不胜数,社区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有些工作的确很紧急,但是也有一些工作并不着急,上级部门需要一个数据,有时各科室都可以通用,但他们不与部门联系,而是在微信群里通知基层干部,基层干部就得忙活半天。
二、难以承担责任之重。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大政小策,最终都要通过乡镇这一层贯彻落实到民众中去。从疫情防控到各类创建、从垃圾卫生到护林防火、从群众上访到交通安全,乡镇街道都责无旁贷,不论事大事小,只要属于辖区内出的事情,乡镇街道乃至社区、村社都“脱不了干系,一耙打倒”。
三、随意延长工作时间。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抗击疫情、老旧小区改造等各类工作的开展,基层工作“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常态化,社区工作者幸福指数、职业认可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把本不该社区负责的工作也交给社区来完成。比如,居民家中的煤气管道检测、沿街店铺消防设施检测以及店铺住人烟感推销安装,基层干部哪有这个能耐去做这些事情,也不能拿着广大居民群众的生命开玩笑,马马虎虎地去应付上级的工作任务,到最后只能通过自己的关系找城管、消防、煤气公司一起帮忙。另一方面,表面上减负,里子上却增负。工作中正式文件是少了,但便签式的通知多了;纸质报表少了,但电子报表却多了。比如疫情防控工作,社发、组织、公共卫生、计生、民政等各口子制作一份或几份表格,要求基层干部填写并迅速上报,而在这些表格里的内容其实相差无几;上级要求的事项多,却没有一个文件、一个部门帮助社区解决急需的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水、一件防护衣的实质性问题!层层加码式的减负法,已经导致基层社区干部没有足够的精力为居民服务,也造成基层社区干部流动性太快,更使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这个角色严重异化,失去了它原本“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自治组织的性质也难以体现。
基层工作者向黑夜要白天、向休息日要工作日,加班成为了常态。广大的基层工作者从内心深处希望上级能够多关怀、适当减轻一些负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硬化措施,整改落实。把切实减轻基层社区负担作为新一年作风建设和反对形势主义的重要内容来抓,由区纪委区监委对涉及社区减负方面的文件进行“回头看”,对这些文件的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精准评判,对增加社区负担的坚决予以制止,否则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五花八门的微信群、APP进行整治,能合并的合并、能减少的减少,部门无权新设与工作相关的微信群、公众号。新设微信群、公众号的需经相关部门审批和基层调研,绝大多数基层干部不同意的不得设立。
二、理顺关系,强化管理。切实厘清社区和部门职责边界,按照社区党务、居务、政务相对分离原则,将社区承担的各项政府职能和社会事务从社区居委会剥离出来,形成“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自治、便民服务中心承载”的运行机制。
三、健全机制,清单管理。社区减负关键在于落实好社区准入制度,否则可能越减越忙,实现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动态化管理,杜绝事务反弹、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等乱象,真正让社区回归主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抓服务、抓自治。网格是基层服务管理的“基础单元”,不是落实上级部门工作的责任主体。部门事项进网格,不是网格负责落实部门工作,而是部门到网格中开展工作,部门不可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工作任务压给网格员来落实,网格员主要履行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自治员、管理员“六大员”职责,可以协助相关部门发现上报问题隐患、宣传政策法规等,但具体问题处置、任务落实的责任主体还是部门本身。要切实厘清部门与网格的职责关系,加快构建网格上报问题、部门解决问题的“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治理新模式。
四、保障权益,激发活力。严格落实年休假制度和节假日加班补休制度,切实保障基层干部的福利待遇,进一步激活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活力。除非紧急情况,节假日一般不得下发通知。参照公务员管理,对未休假的给予未休假补贴。在基层干部劳动强度日益增强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基层一线干部的工资待遇,按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一定百分比或当地平均工资的数倍进行核算,避免悬殊太大而影响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