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政协“有文化”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4-09-02


人民政协辉煌已历75载。进入新时代,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齐努力,继续以“有文化”的精神面貌,让“政协文化”这一特定概念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有文化”是一种格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局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方向性的特征。“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本世纪初由《关于免征农业税的提案》到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延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看似逆历史常规,实则紧扣了顺乎民意这个国家大局,不愧为生动的“有文化”。

“有文化”是一种情怀。1995年,王贤才委员以温和的态度、平静的心情、委婉的话语、关切的目光,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尽快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的提案》,当年51日我国正式实行每周双休日制,成为全国政协成立70年来100件有影响力的重要提案之一。从身边熟悉的事情中发现新问题,将人性中蕴藏的最温厚的情怀显现出来,称得上善良的“有文化”。

“有文化”是一种规矩。在建言过程中,不需要太多提醒,委员们都会严格规范自我行为,做到相互尊重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而不各说各话,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与此同时,还会积极主动参与“立规矩”,如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一些立法建议,有的就是由政协委员提出来的。其实,在规矩中行使权利,在约束中担当责任,方才是鲜活的“有文化”。

“有文化”是一种智慧。读政协提案、听政协大会发言,最大的感受就是言简意赅、论题明确,言论可信、观点鲜明,把要说的话凝练成1500字左右,以适当的简洁语言表达出来。既不会过多地用“几要”“几新”之类文件式语言,也不会产生拖泥带水、雾里看花的疲惫。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言之凿凿,确可信据”,可谓之妥妥的“有文化”。

“有文化”是一种风骨。“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越是沉下身子深入跟踪调研、持续建言,从不可行性中找出可行性,探索的哲理也就越多。在这方面,当年全国政协《关于三峡工程建设的若干提案》可谓典范。长期关注一些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多听群众大实话、心里话,才能深思熟虑、推动落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堪称风骨铮铮的“有文化”。

“有文化”是一种力量。30多年前,戴树和委员提交了《抢救中年知识分子》提案,一句“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光更加明媚。近年来政协会上,人们可听到诸如让快递小哥们跑得更安心、让医护人员工作更放心、让教师教学更用心等建议,“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人的力量激发出来,体现了充满活力的“有文化”。

“有文化”是一种美德。常说百姓心中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丰富基层政协组织的民主实践,按照“民事、民议、民决”的办法,共同讨论解决事关群众利益,每年两会期间,一些民生提案之所以成为“好声音”而广受人们关注,是因为它们情暖人心。一言一举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美德伦理,使大家感觉人民政协就在身边,从而彰显魅力四射的“有文化”。

作者:刘晓庄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原副主席

 

 

返回上页】【打印】【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舟山市普陀区委员会(ptzx.putuo.gov.cn) 版权所有

地址: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580-3019377 邮箱:ptzx@putuo.gov.cn

浙公网安备 330903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