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板酒香飘来年味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4-03-11


    “浊酒一杯家万里”。快到腊月三十,过年的时候,老家小村的空气中,总是飘荡着甘甜醇厚的酒香,在时光飞逝中镌刻在这片土地里,散发着岁月的沧桑气息,以至我们无论走到多远,也走不出对家乡小村的牵念。

记忆在童年时代,到了腊月,村子里大多数的农户家自己酿起了浆板酒。每天上学路过堂叔家门口,就会闻到一股浆板酒的香味。这是我的父亲这一辈人过年的习俗。记忆中,那个时候啊,似乎老家是一个可以被闻到的村庄,犹如同村门口的老井潭的水,滋养着这一方儿女,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味道,散发出独特的魅力,那时虽然庄户人家生活清贫,可是醇甜的浆板酒香成了过年的特殊味道。

老家的浆板酒是纯粮食酿制,制酒的大都是用新收上的晚稻粳米或者是糯米,当然用糯米酿制浆板酒是最佳的了,酿成的浆板酒既香醇又是甜丝丝的。

为了能在过年时做些年糕、点心、汤圆以及酿制浆板老酒,生产队里会安排几亩水稻田专门种植晚粳稻和糯稻。到了收割的时候,单独进行收割、脱粒、翻晒、扬净,晒干扬净后专门储藏,然后根据劳动工分多少进行专门分配,劳动工分多的多分配,少的少分配。社员们不管分得多或少,个个都是满面喜色。

到了腊月将金黄色的稻谷碾成白花花的米。然后,把粳米或者糯米用饭蒸蒸熟,蒸熟的米粒似晶莹的玉珠,再拌上一定比例的白药(自己制作的酒曲),拌匀后放入小缸或小瓮里,在中间挖一个圆圆的潭,是储酒的酒窝。在缸的四周裏上棉被或者稻草,让它保暖发酵,经微生物糖化,渐渐地沉醉,浓缩成了酒,浑然天成。

乡村最平凡的生活一切都可以苟且,但唯有酒不能,乡亲们善于用酒来缩短他乡与故乡,他人与自己的距离。在乡亲们眼里,家乡酒就是感情,就是性格,就是乡愁,就是生活。它是一个载体,也是一种情怀。

我家的浆板酒是由母亲一手酿制的。父亲酒量不大,也不好酒。但我喜欢这酒,是从小在父辈们那碗清澈、浓烈的酒香中熏陶出来的。我记忆很清楚,正月里去几位堂叔家串门,要是碰上他们在喝酒,堂叔和婶婶甚为客气,一定会给我一杯酒,酒中放些白糖,香喷喷、甜蜜蜜味道好极了。我十岁那年的年三十中午,母亲要我去邀请同村的七位堂叔到我家来吃年夜饭(我们称吃送年羹饭),我最后到最小的堂叔家,小阿叔和小阿婶刚好在吃中饭,小阿叔端着饭碗在喝浆板老酒,我乐呵呵对堂叔说:“小阿叔,晚上到我家吃送年羹饭。”这时,小阿婶起身端来一碗浆板鸡蛋,说:“大侄子,好足了,这碗浆板蛋给你吃”。一把将我拉到饭桌前,一双筷子递给我,我再三推辞,小阿叔猛然把我抱上了“火柜”(冬天,六横人取暖,有“坐火柜”的习俗),催着要我吃完这碗浆板蛋,浆板蛋又香又甜,我吃着吃着,开始感觉到味道很好,后来快吃完了,看见了碗底,感到脸热辣辣的,头有点晕晕乎乎的,一下子躺倒在火柜板上,直到傍晚,小阿叔背着我,到我家吃年夜饭,我才清醒过来,母亲见状,不觉大笑着说,“大年三十夜,不骂你,不打你了,以后不许你再吃浆板和酒了。”

从那以后我家基本上不做浆板老酒了。我猜想主要原因是父亲不好酒,另一原因是生怕我年小吃醉。到过年了,是隔壁的阿二叔会送一大碗浆板来,给我们烧浆板汤果(圆)。到我长大成人了,母亲在世时,依然叮嘱我不要喝酒,就是过春节到丈母娘家去作客,连浆板蛋也教我少吃,甚至不吃。直到现在我不喝酒,不吸烟。有时在酒桌上亏对了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

一杯小酒既是家乡粮食的精华,也是家乡人凝聚的血脉,更是家乡人生活的态度,不仅仅是老家小村的风情,更是代表了这方人的传承。家乡的酒,其实就是带着乡风、乡愁,喝进口中,渗入血脉,醉在心中。

年岁逐增,父辈们都离开了人世,每次春节回老家,与我同辈的堂兄、堂弟相聚在一起,他们喝着家乡自做的浆板老酒,我喝着红茶,共同体味着乡亲乡情。有人说,家乡的酒不会醉人。我以为,只有家乡的酒,塑造了乡村人的热情与淳朴,渗进了亲人们血液的醇香,浸入骨髓的浓浓的乡情,才会让我醉倒流年。家乡的酒,承载着多少人对家乡的记忆。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似乎已闻到家乡小村浆板酒的香味,又从小村的一幢幢楼房的庭院里飘了出来,进而闻到了年的味道……

 

返回上页】【打印】【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舟山市普陀区委员会(ptzx.putuo.gov.cn) 版权所有

地址: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580-3019377 邮箱:ptzx@putuo.gov.cn

浙公网安备 330903020003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