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多重深层次问题亟待关注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5-03-25

普陀区政协特约信息员蒋柯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逐渐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23年,全国共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1133所,在校生近3500万人,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完整的层次体系[1]。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全国总工会最近4年评选出的40大国工匠年度人物32位毕业于职业院校[2]。职业院校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乱象也随之浮现。近年来部分职业院校从招生、收费、日常管理到实习安排,问题层出不穷,乱象频发,不仅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形象,也损害了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骗局花样多。招生季是职业院校乱象最为集中的时期。部分中职学校为了抢夺生源,不惜采取有偿购买或利用其他违规手段获取生源信息,发布虚假招生简章和广告,误导学生及家长。例如,一些初中生源学校收取办学赞助费”“推荐费”“入场费,通过欺骗、恐吓、误导或强迫学生填报志愿。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存在违规限制外地中职学校进入本地招生,或采取其他违规手段搞生源封锁、地区歧视、校际歧视等。还有部分院校在招生宣传中夸大就业前景、承诺包就业等,以吸引学生和家长。如某职业院校声称其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但实际上只有不到7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且多数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符。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家长的利益,也扰乱了职业教育的招生秩序。

(二)巧立名目乱收费。职业院校的收费问题也是乱象频发的重要领域。部分院校在明确承诺入学后除学费外不再收取费用的情况下,仍以高端就业安置”“VIP专业培养等名义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如江西赣州育才技工学校因违规收取技能鉴定费用及实习期间的伙食费和住宿费被曝光,最终被责令退还所有违规收费。同时,职业院校的收费项目繁多,存在不透明、不合理的情况。部分学校巧立技能鉴定费”“实习费”“就业安置费等名目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强制学生购买指定教材或用品等问题。这些行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也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

(三)利益勾连隐患深。近年来,媒体曝光多起职业院校、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勾连事件。在这些事件中,职业院校背离教书育人的初衷,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免费劳动力向企业输出,甚至有强迫学生向企业交纳费用,否则不给学分、不发毕业证的严重违法现象。如某职业学院4年里除学费外,额外向每名学生收取2700元技能培训费给合作的企业。

企业方面,为了获取低成本的劳动力,参与利益勾连,以实习的名义接收学生,但实际上却让学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劳动强度大且报酬低廉的工作。据报道,山东、河南、广东的部分职业院校实习工资与工作量严重不匹配,学生付出大量劳动却只能得到微薄报酬,甚至被拖欠实习工资,过度劳动剥夺实习生休息休假权利。如山东的林某某在酒店实习时,工作时间从早上7:50至下午5:30,中间仅有半小时吃饭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致使她在工作一周后患上不可逆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如河南平顶山李某同学在游戏直播公司实习,公司要求每月直播时长不少于240小时,后期通宵直播,最终导致李某猝死。

中介机构则是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其游走于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促成违法违规实习合作。这些中介机构往往以推荐就业为幌子,收取学生的中介费,但实际上提供的实习岗位质量低下,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某职业院校与一家中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将学生输送至某电子厂实习。该中介机构以管理费为名,向每位学生收取5000元费用。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需要承担高昂的费用,还要面对长时间的工作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江西某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曾被曝光为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的领导输送利益。该人力资源中介与用工企业转账给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及院领导克扣款总额超过千万元。转账备注为培养费的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实则为学生实习相关的商业贿赂款。

、对策建议

(一)加快政策推动与制度建设。院校应坚持依法治校和规范办学,建立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提供汇总发布专业设置、招生情况等,提供查询、报考等服务。明确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学生实习权利保障、禁止行为等。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制定严格的招生、收费、日常管理、实习安排等方面的规定,如出台职业教育条例,从宏观层面构建职业教育的治理框架,明确职业院校、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社会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通过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遏制职业院校乱象的发生和发展。

(二)加强内部治理与教育。提升加强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和规范,注重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补齐保障学生实习权益等规范方面的薄弱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优化专业结构与市场运作。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找准办学定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传统产业对应专业进行升级,扩容新兴产业对应专业,培育未来产业对应专业,推动专业数字化改造,使专业与企业深度耦合、联动发展,重点遴选建设一批助企示范专业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减少因专业与产业脱节导致的实习、就业等方面的乱象。

同时,引入并合理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推进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如在技师学院招生方面,通过将招生信息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推送等方式,让市场在生源分配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又如通过建立校企信息互认平台等方式,使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当地产业需求相匹配,提高职业院校对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四)提高宣传引导与社会认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同时,加强职业院校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展示职业院校的办学成果和毕业生的就业成就,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和支持。

(五)拓宽职普融通与发展路径。拓宽职普融通渠道,加强职业院校与普通学校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路径。通过开设职业体验课程、技能类课程等,让学生更早地了解和接触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技能素养。同时,加强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衔接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升学和发展空间。

                    

[1]中国教育报https://mp.weixin.qq.com/s/Tqjm7dlSDd54Nwyy-c_LgQ

教育部专场解读:40大国工匠年度人物32位毕业于职业院校

[2]中国职业教育https://mp.weixin.qq.com/s/QYu52i_4QTFWSQhjo1axVg

深刻认识高技能人才的战略价值

 

返回上页】【打印】【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舟山市普陀区委员会(ptzx.putuo.gov.cn) 版权所有

地址:舟山市普陀区东港商务中心1号楼 电话:0580-3019377 邮箱:ptzx@putuo.gov.cn

浙公网安备 33090302000359号